青 阳 腔
发布时间:2018-07-06 17:01:44    浏览:2502



 青 阳 腔 


明代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记载:“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变为乐平、为徽、青阳。”周贻白先生认为:“1956年于湖口、都昌发现的青阳腔,使我们找到了戈阳腔的变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现在各地高腔剧种以及徽戏的形成,在研究上有重要意义。”(《中国戏曲发展史刚要》序)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阳腔自明代进入湖口流传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继承戈阳腔“一唱众和、其节以鼓、其调喧”的特点,以曲牌联套与板式变化相结合而构成,在戈阳腔加滚的基础上形成独树一帜的“滚腔”。青阳腔“滚腔”是将原曲牌破开,在曲首、曲中和曲尾增加五、七言式的通俗诗句,或三、四言偶句的唱词等,使角色的感情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丰富了唱腔的变化与艺术感染力。唱法为“流水板”,有板无眼,不用帮腔,板急调促,字多腔少,急歌之,一泄到底。青阳腔“滚调”的出现结束了曲牌联套的大统一局面,并为向板腔体过渡起到了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使中国传统戏曲发生了重大变革。


2
青阳腔表演程式


青阳腔的表演艺术古朴奇特,粗狂豪放,感情真挚,乡土气息浓厚。丑行既保留了宋杂剧插科打诨、滑稽调笑的遗风,又可主演正剧丑行,从仅限于一般化、概念化、表层化的从属地方,向人物性格化转移。艺术家成功塑造了许多丑行中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良好形象。旦角、生角的表演艺术上也创造了“链步”、“甩发”、“跪步”、“跪步甩发”、“三托跳”和水袖、扇子、云帚、翎子等各种新的表演程式。在技艺上,青阳腔不断吸收其他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从穿插杂技表演向戏曲化、程式化、规范化的舞台艺术发展,成为青阳腔独具特色的表演体系。



3
青阳腔视频赏析




青阳腔哺育了京剧、川剧、湘剧、徽剧、赣剧、婺剧、黄梅戏等中国戏曲剧种,为中国的戏曲艺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青阳腔剧目、音乐、舞台美术等极其珍贵的资料,也为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灿烂夺目的瑰宝。

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2007年6月9日,湖口县人民政府与九江学院正式签订了传承和研究青阳腔戏曲艺术的合作协议,从此青阳腔戏曲艺术走进了高校艺术殿堂。2006年文化部授予湖口县为“中国戏曲之乡”。2009年6月,国家级青阳腔传承人殷武焕先生,在自己的家乡湖口县付垅乡,建起了“武焕青阳腔艺术传习所”。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长虹大道32号    电话:0792-8180870     传真:0792-8180870    邮编:332000    E-mail:jjswhly@163.com

Copyright © 2024 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赣ICP备16010728号-2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91号  工商网监

九江市心语心特殊教育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