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
板龙
简介
彭泽板龙,是当地民间一种别具特色的龙灯。关于彭泽板龙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板龙”从唐代江南民间龙灯“一龙九蛟”中演义而成,盛行于清朝、民国时期,为彭泽县民间一种团拜新春的传统习俗。人们借此方式,走亲访友,相互传递生产、生活信息。也有人说是因为唐代时彭泽遭受的旱涝灾害非常多,当年百姓有“龙潭汲水”的习俗。所以,彭泽百姓对龙有着固有的图腾崇拜,以祈求丰收祈祷平安,彭泽板龙便因此而生,成为一个特定的习俗留在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里,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由来
“彭泽板龙”因龙身皆用长条木板连接而成,故名“板龙”,又因长条木板形同农家日常的长条木凳一般,亦称为“板凳龙”。板龙以一村或一姓氏为一龙,3—5年出游一次,龙的节数以
一户一节或一丁一节,长度不等,最长时可达三百多节,出游时数班锣鼓相随,声势浩大。因彭泽历来盛产棉花、油菜,素称“金花银花”,故“板龙”的颜色分为黄、红、白三色,“白龙”
代表棉花,“黄龙”代表油菜花,“红龙”则象征红红火火的年节喜庆之意。
“板龙”一般在正月初二开始出游,至十五元霄夜龙升天后为结束,但初三的这天为当地祭奠亡灵的禁日,故“板龙”停游一天,至正月十五元霄节结束。主要内容有:(1)祭祀;
(2)和周;(3)盘舞;(4)送龙珠龙子等。
介绍传说舞龙规则
1、板龙介绍
彭泽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龙从头到尾,由几十节、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阵形变化丰富,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
龙身、龙尾用2米长的木板作为底座,用木棒穿孔连接成长龙构成龙身的主体,耍龙的人手举着木棒出游。板座上是用竹篾做成的龙身、龙尾骨架,把竹篾弯曲成彩虹的形状,外面糊上彩
纸,龙身由一节节木板连接构成。"板龙"以龙头为最,制作复杂,龙头长6米,高3米,宽2米有余,用木板,竹篾和彩纸精心制作而成,头上扎有八仙、雷公、雷母、凤凰、鹿角等各种瑞
兽的化身,配上龙鳞、鱼鳍、花纹图案,包含了中华民族"龙"大部分的特征,看起来有腾云驾雾的势头。
2、板龙传说
龙是中华民族的化身,千百年来,龙在炎黄子孙心目中有着至高的尊贵地位。彭泽板龙起源于唐代,距今1300多年的历史。板龙因龙身形似农村百姓家长条板凳的凳面木板连接而成,故名
板龙。相传,唐太宗在位时,有一年江南遭遇大旱,他派大臣魏征向"长江老龙"求雨。"长江老龙"因与星相家袁守诚斗气,造成布雨不均,致使彭泽城内水漫金山,淹死了许多人。朝廷下
旨由魏征斩杀"长江老龙","老龙"被斩成数段。事后,唐太宗屡遭"老龙"阴魂纠缠,便应允在"元宵节"灯会五天内用龙灯的造型、游龙的形式还其原身。于是,彭泽家家户户用板凳扎灯,
祭起了板凳龙。
3、板龙的舞龙规则
游龙前,要举行板龙出游的祭祀仪式,由村中辈分高且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设案焚香燃烛,鸣爆拜天,手执毫笔为龙"点光",同时念唱彩词,众人喝彩。祭祀结束后,由主持祭祀的老人
牵引龙须,号令将龙头高高举起,参与游龙的人齐声喝彩,一起将龙身扛到肩上,由一面大鼓、八面筛金头前开道,中间、尾部数班锣鼓相随,声势浩大,热闹非凡。启龙仪式结束后,这
条巨龙在村里开始游起来。在村部门口的小广场上,随着鞭炮齐鸣,巨龙表演"和周"、"盘舞"。"和周"按照村中老人确定本村的"龙脊"之地,开始绕村转三圈,表示圆圆满满,若龙头、
龙尾相接,称为"咬尾","咬"的节数越多,越表示大吉大利。 "和周"结束,再表演"盘舞",俗称"盘龙阵"。由领队在节奏明快的"十番"锣鼓和鞭爆声中将板龙引进表演场地,绕场地盘成大
圈,再一圈一圈向场中心盘进,当龙头接近场中心点时,表演进入高潮,"十番"锣鼓节奏加快,舞龙队员加快步伐,围观群众齐声呐喊助威,至中心将龙头高高擎起,向围观群众叩首致谢
,庆祝新年安康。
除了板凳龙之外,还有特色的板龙灯:龙身可点蜡烛,夜晚行龙,如繁星闪烁,流光四溢。用竹骨彩纸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由各节花灯组成,内点蜡烛,每节板上两盏花灯,长达2米,由
一人手持。一条龙灯由上百节板灯连接组成。舞灯时,前宜制作精巧的"子母灯"引路,后有"龙尾鼓乐"伴奏,有"巨龙漫游"、"龙头钻阵"、"绳蟒脱壳"、"穿花打旋"和"飞龙跳跃"等动作阵
势。如几条龙相聚时,其盘旋翻腾、圆直曲伸,配以大小爆竹,锣鼓唢呐,大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之威势。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长虹大道32号 电话:0792-8180870 传真:0792-8180870 邮编:332000 E-mail:jjswhly@163.com
Copyright © 2024 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赣ICP备16010728号-2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91号 工商网监